在世界湿地日谈湿地 当越来越多的“补肾”、“强肾”广告充斥大街小巷时,许多人忽略了维系自然平衡的“生态之肾”——湿地正在遭受破坏。今天是第五个世界湿地日,有关专家向公众发出呼吁:要像保护人类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等,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有“生态之肾”的美誉。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一组数字最能表明这种触目惊心的变化:近40年我国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湿地的缩减和破坏,造成生态灾害日益频繁。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公害;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直接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海岸带湿地开发秩序混乱,布局不合理,近岸海域的污染和赤潮等使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在西部地区,内陆湖泊迅速萎缩、碱化。风蚀、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旱灾、洪灾等生态恶化现象发生频率加快。 更为严重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仍未被公众以及一些管理者认知,湿地被视为荒地,各类湿地资源成为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 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力度。到目前为止,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63处。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外交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等国务院17个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也已公布实施。但湿地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 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在遭到挖沙活动的破坏 泾渭湿地原貌 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安市区以北约20公里处,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设范围包括灞桥、未央和高陵两区一县的泾河、灞河与渭河交汇区域。区内植被种类多样,是水禽重要的栖息场所,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灰鹤、黑鹤、大天鹅、丹顶鹤、鸳鸯、大鸨、金雕等20多种。 为了彻底改变西安及西安周边自然环境,西安市将在城区以北建立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使这块湿地环境得到恢复、保护和改善,形成新的湿地生态平衡体系,为区内140多种、数万只鸟类营造一个欢乐的家园。令人痛心的是,这块保护区正在遭到挖沙活动的破坏。 茂密的芦苇荡,如今成为漫漫黄沙地 在位于西安市东北的渭河、灞河交汇处可以看到,在沿河不到两公里约10平方公里的湿地上,竟有大大小小10余台挖沙机、挖沙船。原本应该是一片芦苇荡的湿地,已被挖沙机全部破坏。据西安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杨双伍介绍,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疯狂挖沙,使湿地面积急剧减少,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鸟类繁衍栖息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为了取食,鸟类不得不接近人类生活区域,从而造成鸟类的数量急剧减少。据测算,整个湿地区域原本可使西安市区地下水储量年增加15%以上,但是,近年来的非法挖沙使湿地表面的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随即消失。联想到西安市1996年那次水荒,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保护泾渭湿地的具体措施,打击非法挖沙活动。 如果说,泾渭湿地就是古城西安自然环境的“肾”,那么,挖沙将把这个“肾脏”挖掉。据悉,非法挖沙一直是有关部门关注并严厉打击的焦点,为什么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挖沙活动仍然屡禁不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