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太阳是我们的太阳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最大的天体并包含了太阳系将近98%的质量。需要一百零九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横截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超过 130万个地球。


水星
尘埃覆盖着起伏山峦,几千米高的断层悬崖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太阳看上去要比在地球上大二倍半,而周围的天空却是一片漆黑。


金星
它滴水皆无,被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所包围。空中飘浮着的是浓厚的硫酸云,大气压相当于在地球上的92倍。地表的温度高达四百多摄氏度,比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还要热。


地球
一层薄薄的大气笼罩下的地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它显得那么脆弱。用来区分地球的特征是黑色背景上蓝色的水、棕色和绿色的大块陆地及白色的云层。


火星
它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虽然它异常寒冷干燥,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但那些纵横交错的河床似乎在告诉我们,很久以前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


木星
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能装下一千多个地球。它有十几个卫星,俨然一个小型太阳系。时刻变化着的彩色条纹和翻腾的云层、风暴揭示了木星多变的天气系统。


土星
巨大的土星环使它成为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它拥有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多的。而它也是太阳系中最轻的行星,假如有一个足够大的海洋,它能飘浮在水上。


天王星
在太阳系中,它的体积位居第三。由于其大气层中的甲烷反射蓝色光,从而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天王星的自转轨道与其公转轨道几乎垂直,可以说它是“躺”着运行的。


海王星
这是太阳系中最靠外的一颗巨行星,通体湛蓝,拥有类似地球的白色云层。它有几个巨大的黑斑,最大的一个有地球那么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木星风暴“大红斑”。


冥王星
太阳系中最后一颗被发现的行星。它通常是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至今还覆盖着神秘的面纱。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如此遥远,在那里,太阳看上去只是一颗明亮的星。


彗星
这些“脏雪团”的结构多种多样且十分不稳定。当它接近太阳时,在背向太阳的方向,自彗头会伸展出一条长逾几百万公里的明亮彗尾。


小行星
大至直径上千公里,小至与鹅卵石一般。它们大多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而某些轨道与地球相交,有些还曾与地球相撞。


流星
如果它闯进地球的大气层,因与空气摩擦而燃烧汽化,发出强光,便是流星。如果它没有完全燃烧而坠落到地表,则是陨星。


  我们的太阳系是两种对立的力量——巨大的引力和离心力互相抗衡、斗争的成果。这种斗争大约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在银河系的外部区域形成了一个由星际气体和尘埃凝聚成的缓慢自转的盘状星云——太阳星云。聚集在这团星云内的物质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开始整体向内坍缩。

  随着星云内物质的逐渐收缩,内部温度渐渐升高,最后形成了一颗原恒星,它就是我们太阳的前身。随着星云物质继续向内降落,原恒星的温度迅速上升。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引发了核聚变反应,太阳这颗恒星就诞生了。

  与此同时,就像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旋转的时候突然把张开的手臂收拢,转速便加快了一样,星云的自转开始加速。星云外围的一些零星物质也互相碰撞而逐渐聚集。这类吸积过程导致了所谓星子和原行星的形成,它们就是组成我们今天太阳系的那些天体,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的胚胎。而这种天体的引力场反过来又加速了这种吸积过程。

  如今的太阳系是一个由众多天体组成的大家庭,它的成员包括1颗恒星、9颗大行星、至少63颗卫星,以及约100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这个由这么多的天体集合而成的天体系统所占据的空间范围虽然在整个宇宙中相当渺小,但对人类而言我们的太阳系是非常庞大的。从太阳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要走8分钟的路程,而要达到冥王星就得花上4个多小时,路途长达5,900,000,000公里。

  所有的行星都在椭圆形的轨道上沿逆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运转。整体上太阳系是扁平的——所有的行星基本都位于同一平面,即黄道面内。只有冥王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倾角比较大,达到17度。一些科学家据此认为,冥王星或许是从另一颗行星逃脱的一颗卫星,也许是太阳系形成时遗留下来的原始星云的一片残骸。